乌当教学实习区位于贵阳市乌当区东风镇,以集镇为中心向东、南、西三面扩展,实习范围约20余平方公里。地理坐标:东经106º45′00″-106º50′30″, 北纬26º35′00″--26º40′00″。
自1958年贵州工学院建校以来,乌当及其附近就作为我院地质类专业的教学实习基地。59年及60年初,在原地质系已故系主任罗绳武教授亲自主持和带领下,有关教师就对该区进行了地质调查,为58届学生的地质教学实习作了必要的准备,并为建立乌当教学实习基地奠定了基础。此后,通过长期以来历次师生的教学实践,证明该地无论在普地、古生物、地史、构造地质、地貌、沉积岩等方面,都是地质初学者良好的学习场所,是一个理想的实习基地。
2003年,贵州大学乌当教学实习基地新基建建成并投入使用,为该区的地质教育提供了重要的教学服务保障。基地现有教学用房建筑面积1220平方米,并配备教室、食堂等,可为120名学生和12名教师提供学习和生活场所。除承担贵州大学地质及相关专业的地质教学实习外,乌当地质教学实习基地每年还面向省内外多所高校开展多批次的野外地质实习教学服务。
自乌当实习区选定以来,已成为我省最重要的地质教学实习基地,为贵州大学及兄弟院校培养了数千名合格的地质人才,为我国尤其是贵州省的地质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乌当实习区现已被评为“全国科普教育基地”。
近年来,东风镇进行了大规模的开发建设,实习区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对实习环境有所影响。为了保证教学效果,学院于2015年来组织部分教师在全省范围内寻找更为合适的教学实习基地,老师们在紫云、长顺、麻江、贵定等地进行踏勘,初步确定了6处作为备选场所,并在广顺农场进行了较为详细的野外地质工作。经综合比较,乌当教学实习基地目前仍为最佳的地质教学实习场所。
乌当实习区范围不大,但出露的地质现象种类较多,是地质类专业理想的教学实习场所。其一,地貌类型多样,可观察到河谷地貌(阶地、漫滩、峡谷、剥夷面等)、岩溶地貌、构造侵蚀剥蚀地貌等。其二,地层出露较齐全,自古生界地层起,除缺失侏罗系、第三系地层外,其余地层发育较好,出露较全,各地层单位划分标志清楚。其三,古生物化石丰富,门类较多,采集较为容易。其四,沉积相标志较清楚,可观察到晚寒武世—早白垩世较连续的沉积地层序列及相标志。其五,地质构造较发育,可观察到褶皱构造、不同性质的断裂构造、加里东期(平行不整合)、燕山期(角度不整合)构造运动面,是初学者观察研究构造的难得之地。其六,可了解实习区及附近硅石、煤、炼镁用白云岩、建材用白云岩、水泥灰岩、制砖瓦粘土等矿产的产出层位与分布特征。其七,可了解实习区地下水埋藏类型与分布特征。总之,学生在实习过程中能学到较丰富的地质知识和基本的野外工作方法技能。
基地外景
剖面测量
路线穿越
快乐实习